今年以來,鋼鐵行業運行環境較為嚴峻,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產量大于需求、厚壁鋼管價格下跌、原燃料成本上升等挑戰,整體經濟效益處于近年來較低水平。鋼鐵行業對市場環境變化的長期性和必然性有了更加現實、更加清醒的認識,從近兩個月的行業運行情況來看,為實現供需動態平衡所采取的產量調控措施正在顯效,經濟效益趨穩向好。鋼鐵行業有信心做好后續的工作,號召鋼鐵企業按照供需合理安排自己的產量,將更多的精力花在品種、質量和服務下游行業的深度上。
現在我國擁有中厚板產線70余條,產能超過1億噸,其中寶武、鞍鋼、沙鋼、湘鋼、日鋼營口中板、南鋼共擁有7套五米軋機。2021年,大宗原材料市場大起大落,鋼鐵和船舶行業通過簽訂長期協議等方式積極合作,平抑了一定風險。2022年以來船舶用鋼穩定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鋼材需求。隨著我國船舶行業高附加值船型訂單比例上升,船用高端鋼材供給能力也不斷提高,大型集裝箱船用止裂板全部實現國產替代,化學品船用雙相不銹鋼國產化率由不足50%提高至90%以上,國產高錳鋼罐項目順利開工,國產薄膜型LNG船罐專用不銹鋼通過專利公司認證,鋼鐵—船舶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他同時指出,在鋼鐵與船舶兩個行業進一步加強緊密合作的同時,仍有許多提高的空間,例如船舶企業智能化升級對鋼材質量穩定性和定制化配送提出更高需求。他希望,兩行業共同消除供需銜接中不利于雙方合作和高質量發展的弊端,繼續加強合作,攜手實現產業鏈共贏,共同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